摘 要
低利率环境下 ,年轻一代更需掌握金融知识,通过投资组合收益,来跑赢通货膨胀 ,实现养老金储备 。专家建议,可遵循“四六比例”,即60%投资权益类产品,40%用于固定收益类投资
文|杨芮 丁艳
编辑|袁满
全球养老金缺口正成为最严峻的经济挑战之一。近日 ,安联集团发布的《2025年安联全球养老金报告》(下称《报告》)显示,全球养老金储蓄缺口约51万亿美元,未来40年每年需增加1万亿美元退休储蓄。
人口老龄化加速、劳动力减少与低利率环境三重压力下 ,传统现收现付制挑战重重 。从德国延迟退休到新加坡公积金改革,各国正探索能够解决养老问题的创新方案,能否跑赢老龄化曲线?
据联合国预测 ,到2050年,全球65岁及以上人口将从8.57亿人激增至15.78亿人,几乎翻一番。各地区老年抚养比将显著增加 ,尤其是新兴市场,如中国香港 、中国台湾和沙特***等地区,老年抚养比未来25年将增加近两倍。
另据1月17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披露,2024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31031万人,首次突破3亿人 ,占全国人口的22.0%,65岁及以上人口22023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6%。
上述《报告》调查发现 ,如今的现收现付筹资养老金制度(劳动力人口缴费用于支付现有退休人员养老金)将面临巨大挑战 。劳动力人口相对减少,缴费人数不足,而领取养老金的退休人员增多 ,导致养老金收支失衡,难以维持长期财务可持续性,像日本、希腊、意大利等国家 ,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公共养老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比例较高 ,给财政带来了沉重压力。尽管一些国家因移民流入暂时缓解了养老压力,但从长远看,移民的稳定性存疑,养老金可持续性存疑。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建议 ,推动养老制度从负债型向资产型转型,传统的现收现付制(即DB型)属于一种负债型制度,隐性债务非常大 ,其隐性债务规模在很多国家相当于一年甚至两三年的GDP(国内生产总值) 。如果转型为资产型制度,这些隐性债务将成为转型成本,当前建立资产型制度条件已逐渐具备。
51万亿美元缺口下 ,
“Z世代 ”需提前储蓄
“年轻人不爱交养老金怎么办?”
3月25日,在2025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原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回应媒体称 ,“年轻人不养老吗?要考虑长远,不能只顾眼前。”
上述《报告》中提出养老金储蓄缺口(PSG, Pension Savings Gap)概念 ,指保障老年得体生活水平所需退休年收入现值与当前养老金资产及未来缴费现值总和的差额 。按计算,全球养老金储蓄缺口约51万亿美元,未来40年每年需增加1万亿美元退休储蓄。
以欧元区为例,“Z世代 ”(又称“网络世代”或“互联网世代” ,通常指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若要达到与婴儿潮一代相当的金融资产水平,在假设投资组合名义年回报率为3.5% 、储蓄率为10%的情况下,工作生涯中积累的金融资产价值仅为可支配收入的455% ,远低于婴儿潮一代退休时金融资产价值占最近可支配收入的567%。
若要缩小差距,“Z世代”储蓄率需提升至12.5%,平均每年需多储蓄1990欧元 。若不提前规划养老、提高储蓄率 ,年轻一代退休后生活水平将受影响,凸显养老规划紧迫性。
从中国情况来看 ,据人社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10.75亿 ,社保基金总收入超6.1万亿,支出5.6万亿,结余达8.8万亿。另据财政部资产管理司司长侯俊明2024年初透露,截至2023年底 ,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已接近6万亿元 。
富达国际联合蚂蚁财富,曾在中国做了一个样本容量近3万人的调查,结论显示:对于35岁以下的年轻一代 ,希望过上舒适的养老生活,在不考虑投资的基础上,至少需要163万元储蓄资金。其中22%的人认为 ,拥有100万-200万元就可以;18%的人认为100万元以下也不是不可以接受;但同时也有6%的人认为,700万元才能起步。
在如何规划养老方面,1994年 ,麻省理工学院学者威廉•班根曾提出“4%原则 ”,逻辑是只要总资产组合每年产生的收益超过4%,那么每年从退休金中提取不超过4.2%的金额用来支付生活所需 ,直到去世退休金亦会有结余。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秉正建议,普通居民投资可以遵循“四六比例”,即60%去投资权益类产品,40%用于固定收益类投资 ,建议一定要做一个投资组合,若希望能够跑赢通货膨胀,一定要把适当的比例放在权益类投资上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 ,指数类基金是很好的选择。“我们真的不建议退休老人自己去盯盘、买债券、买股票,建议一定要做一个投资组合,可以买一个指数基金 ,部分排名前十的指数基金从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率都在8%以上。”
在利率较低的经济环境下,年轻一代若缺乏金融知识,难以应对复杂金融市场 ,无法实现资产合理配置,会直接影响未来养老水平 。对于“Z世代 ”而言,更早的开始进行资本积累 ,如积极参与个人养老第三支柱 、配置个人养老金产品,才能更早积累到足够的储蓄,维持退休后的生活水平。
延迟退休是长远之计?
上述《报告》显示,71个国家/地区的2024年安联养老金指数(API ,Allianz Pension Index)平均得分为3.7,这也表明全球养老金制度需要进一步改革,以平衡可持续性和充足性。安联养老金指数基于起点、可持续性和充足性这三个分项指数 ,考虑40个参数 。
具体来看,在所有国家/地区中,丹麦拥有准备最充分的养老金制度 ,总体得分为2.3,而斯里兰卡对进一步养老金改革的需求相对最强,得分为5.0。然而 ,没有一个国家/地区在所有三个分项指数中均名列前茅。在养老金制度应对更广泛意义上的人口变化而准备相对充分的十个国家/地区中,从各分项指数而言,仅丹麦和瑞典的改革压力最小 。
此外 ,***联合酋长国的起点分项指数得分排名靠前,为2.3,这要归功于其相对年轻的人口;印度尼西亚、丹麦和保加利亚的可持续性分项指数得分表现最佳,该分项指数评估养老金制度在缓冲人口变化影响方面的准备充分程度。另外 ,丹麦 、荷兰和新西兰的充足性分项指数得分排名最高,该分项指数评估养老金制度能否为老年人提供充足的生活水平。
延迟退休是否长远之计?
从全球范围来看,延迟退休在养老金制度改革中备受关注 。《报告》延迟退休使得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的停留时间延长 ,工作年限增加,相应地缴纳养老金的时间也更长,增加了养老金的缴费积累 ,增强了养老金的资金储备。并且资金支出的时间减少,有助于缓解养老金收支不平衡的问题。
但现实中,许多国家年长工人在劳动力市场面临年龄歧视 ,失业风险高且失业时间更长,延迟退休可能导致其退休前失业时间延长、无法持续缴纳养老金、养老金水平降低。一些国家严格排除进一步延迟退休年龄的可能性,在推行延迟退休政策时遇到较大阻力 。虽面临挑战 ,但从长远保障养老金制度可持续性及应对人口老龄化角度出发,延迟退休是必要且具有长远意义的举措。
从一些国家经验来看,《报告》建议,完善延迟退休制度 ,可不规定法定退休年龄,而是设置参考年龄,达到参考年龄即可满足领取国家养老金或资本融资全额养老金。还可引入灵活的年龄过渡通道 ,允许劳动者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退休时间,并根据退休时间的早晚调整养老金待遇,例如 ,葡萄牙在预期寿命减少的特殊时期(新冠疫情期间),允许适当降低退休年龄,增加政策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提高人们对延迟退休的接受度 。
当前,中国延迟退休制度已正式启动。2024年9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 ,从2025年1月1日起,用15年时间,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60周岁延迟到63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50周岁 、55周岁 ,分别延迟至55周岁、58周岁。
这是中国职工法定退休年龄70多年来的首次调整 。2024年9月13日下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立足我国发展实际,充分考虑社会关切,体现自愿、弹性的原则 ,采取渐进的方式。”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若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edac-nomade.com/0dian/202503-195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若地号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全球养老金缺口51万亿美元,95后也得早储蓄》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若地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 摘 要 低利率环境下,年轻一代更需掌握金融知识,通过投资组合收益,来跑赢通货膨胀,实现养老金储备。专家建议,可遵循“四六比例”,即60%投资权益类产品,40%用...